GSTDTAP  > 资源环境科学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探讨中国气候政策对未来碳排放的影响
刘燕飞
2016-01-15
所属快报资源环境快报
出版年2016
2
语种中文
领域资源环境
栏目环境科学
中文关键词气候政策 ; 碳排放 ; 影响
中文摘要2015年12月31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发布题为《中国碳排放的未来:基于模型的分析》(China's Carbon Future: A Model-based Analysis)的讨论文件,对中国为了实现气候承诺目标采取的政策建立模型,探讨气候政策对未来中国碳排放的影响效果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日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学会/协会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学会/协会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美国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气候政策与战略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气候政策碳排放的影响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在2015年巴黎召开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国家自主贡献(INDC)承诺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2030年非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0%,单位GDP碳排放量(即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以及森林碳储存量增加45亿立方米。 为了了解中国采取的气候政策将如何影响中国和全球经济,研究人员利用G-Cubed模型——一种全球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探索中国宏观经济、工业领域和贸易流动等活动的排放控制政策可能产生的效果。该模型中描述了两种政策情景,一种旨在整个经济领域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ETS),另一种限定在发电行业。分析结果表明: (1)要实现中国到2030年达到排放峰值的承诺目标,意味着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相对于基本情景水平的显著下降。在模型情景中,到2030年中国碳排放量比基线水平减少6%,到2040年减少26%,2050年减少33%;碳排放量的减少以2030年实际GDP减少1.5%作为代价。碳排放强度的趋势显示到2030年降低59%,到2050年降低75%。 (2)两种政策情景的对比显示,中国可以自主选择实现INDC目标的方式。两种政策都通过减少煤炭利用来实现减排目标,对实际GDP的影响基本一致。虽然整个经济领域减排的政策更有效,但与电力行业减排的政策之间的差异很小。 (3)分析还表明,中国碳排放控制政策对其他地区的碳排放影响很小,几乎没有从中国向其贸易伙伴的碳排放转移。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基线水平时,其他国家实际GDP的减少幅度较小。这些改变对东欧、前苏联和OPEC的影响最大,对欧洲和美国则影响最小,因此从中国进口能源密集型产品的国家遭受中国碳排放控制政策的压力较小。
原文题名China's Carbon Future: A Model-based Analysis
原文链接查看原文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9591
专题资源环境科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燕飞.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探讨中国气候政策对未来碳排放的影响. 201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探讨中国气候政策对未来碳(30KB)快报文章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燕飞]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燕飞]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燕飞]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探讨中国气候政策对未来碳排放的影响.doc
格式: Microsoft Word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