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资源环境科学
Biogeoscience:环境变化致使南大洋浮游藻类丛生
任艳阳,侯典炯
2017-12-15
所属快报资源环境快报
出版年2017
24
语种中文
领域资源环境
栏目生态科学
中文关键词环境 ; 浮游藻类 ; 碳循环
中文摘要2017年11月7日,Biogeosciences期刊在线发表“环境变异对大方解石带上颗石藻和硅藻所产生的生物地理学影响(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on the biogeography of coccolithophores and diatoms in the Great Calcite Belt)”一文。来自英国和美国的海洋研究人员称,环境变异后南大洋中每年都会繁殖大量浮游藻类,形成大方解石带(Great Calcite Belt),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参与碳循环从而改变夏季水的化学成分。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2017年11月7日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期刊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Biogeosciences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美国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会讯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环境变化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文章中分析浮游植物生长的海洋生态条件。采用了数据收集和整体分析的方法发现颗石藻和硅藻的海洋化学成分与种群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海表温度,营养水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决定颗石藻和硅藻等浮游生物生长最重要的因素,且铁元素是控制浮游生物种群繁殖的关键。由于所有浮游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铁,而南大洋的铁容量又常常供不应求,因此,微小的颗石藻和小硅藻要比大型硅藻更容易生存,从而在南大洋占据了一席之地。当然,影响这类浮游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并不是单一的。科学家从太空拍摄的卫星图象中发现,每年南大洋约16%的面积会被夏季浮游藻类所覆盖,远远看去,深蓝色的海水中呈现出一个个松绿色的漩涡。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颗石藻反射的光,这是因为碳酸钙在它们周围形成了大片白色粉块,这些粉块就像数以万计的小镜子,可以将海水的颜色反射回NASA的地球观测卫星。 在形成粉块的过程中,这些浮游藻类可以除去海水中的碳,同时再将部分二氧化碳释放回海洋表面和大气中。久而久之,这些碳酸钙粉块会形成一条巨大的方解石带,参与碳循环从而改变夏季水的化学成分。 百慕大群岛海洋科学研究所尼古拉斯•贝茨(Nicholas Bates)教授指明,大方解石带是海洋中一个庞大的“碳汇”,里面的二氧化碳浓度极高,对环境的影响巨大。因此,这一发现不仅会增加全球碳循环模型的完整性,还可以帮助相关科学家预测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去向,意义非凡。
原文题名Southern Ocean drives massive bloom of tiny phytoplankton
原文链接查看原文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80968
专题资源环境科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任艳阳,侯典炯. Biogeoscience:环境变化致使南大洋浮游藻类丛生. 201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任艳阳,侯典炯]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任艳阳,侯典炯]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任艳阳,侯典炯]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