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气候变化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变化导致2026年全球温升超过1.5 ℃
刘燕飞
2017-06-01
所属快报气候变化快报
出版年2017
11
语种中文
领域气候变化
栏目前沿研究动态
中文关键词太平洋 ; 震荡 ; 温度
中文摘要2017年5月7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的研究人员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题为《通向1.5 ℃巴黎目标的轨迹: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调整》(Trajectories Toward the 1.5 ℃ Paris Target: Modulation by the Interdecadal Pacific Oscillation)的文章指出,如果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O)转变到正位相,预计全球温升将在2026年超过1.5 ℃的巴黎气候目标。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2017年5月7日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大学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大学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澳大利亚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前沿研究动态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变化影响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全球温度上升正在迅速接近《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设定的1.5 ℃目标。1999年以来,IPO处于负位相,但2014—2016年连续3年创下全球温度历史新高,这意味着IPO可能发生变化。研究人员使用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英国气象局观测的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数据集,将1850—1900年作为基准水平,利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模式计算未来全球温度变化轨迹。 结果表明,IPO位相影响着全球温度升高的速率。如果转变到IPO正位相,预计全球温度升高将在2026年超过1.5 ℃;如果维持IPO负位相,将在2031年超过1.5 ℃。鉴于2000—2014年全球温度增速减缓,近期年代际预测表明IPO向正位相转变,这表明一个持续性快速增暖阶段可能即将到来。全球温度升高将比IPO维持负位相的情况下提前若干年迅速达到1.5 ℃。
原文题名Trajectories Toward the 1.5 ℃ Paris Target: Modulation by the Interdecadal Pacific Oscillation
原文链接查看原文
参考文献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80540
专题气候变化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燕飞.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变化导致2026年全球温升超过1.5 ℃. 201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燕飞]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燕飞]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燕飞]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