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地球科学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灾害风险
裴惠娟,安培浚
2017-05-15
所属快报地球科学快报
出版年2017
10
语种中文
领域地球科学
栏目气候变化事实与影响
中文关键词“一带一路” ; 沿线国 ; 灾害
中文摘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和频发,灾害类型多样,抗灾能力弱,严重威胁当地生命财产安全、通道安全、投资安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公路、铁路、油气管线、水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着严重的灾害风险。灾害的发生还可能引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的连锁反应,灾害风险已成为沿线国家所共同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减灾需求迫切。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战略情报研究部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中国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会讯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一带一路”沿线国灾害风险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1 “一带一路”自然减灾风险严重 紧急灾难数据库(EM-DAT)自然灾害数据显示,1900—2015年“一带一路”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近50年自然灾害发生数量急剧增长(图1),尽管因自然灾害死亡的人口有所减少(图2),但生活在灾难易发地区人口总量上升,仍导致经济损失逐年大幅递增(图3)。 图1 1900—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灾害发生次数 图2 1900—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灾害死亡人数和受影响人数 图3 1900—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灾害经济损失(千美元) 非政府组织德国观察发布的《全球气候风险指数2017》报告指出,1996—2015年,全球受极端天气事件影响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有6个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表1)。 表1 1996—2015年气候风险指数:受影响最严重的10个国家 排名1996-2015(1995-2014) 国家 气候风险指数得分 1(1) 洪都拉斯 11.33 2(2) 缅甸 14.17 3(3) 海地 18.17 4(4) 尼加拉瓜 19.17 4(4) 菲律宾 21.33 6(6) 孟加拉国 25.00 7(8) 巴基斯坦 30.50 8(7) 越南 31.33 9(10) 危地马拉 33.83 10(9) 泰国 34.83 由以上图表示例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仅是灾害风险很高,而且是灾害损失很严重的区域。这一情况又以中国、南亚和东南亚最为严重,中东欧尽管自然灾害总体数量不多,但仍然有一些重大的灾害。 2 “一带一路”防灾减灾的问题与挑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在防灾减灾和救灾方面经验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高,共同造成了自然灾害发生后的严重损失。自然灾害风险不能有效防控,势必将影响“一带一路”的实施效果和推进。因此,关注灾害防御与救灾合作,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新浪财经. “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亟待破题.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6-06/doc-ifxsvexw8511694.shtml]。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防灾减灾国际合作面临诸多挑战: (1)防灾减灾任务繁重。自然灾害多发,受影响人数和经济损失逐年递增。 (2)应灾能力总体较弱,制约防灾减灾有效实施。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体量较小,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巨大。许多国家主要关注灾害发生以后的家园重建,对灾害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风险转移机制。 (3)国际合作尚未达到集群效应。一方面许多沿线国没有参与到重要的区域间防灾减灾国际合作中,另一方面没有专门针对“一带一路”国家间防灾减灾合作的平台与框架。 3 “一带一路”防灾减灾的措施与建议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严重灾害风险、防灾减灾能力与国际合作基础薄弱,需要推进地区间国际合作,增强“一带一路”防灾减灾能力,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许闲. “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合作: 挑战与应对. 国际问题研究,2017,(1):33-44]。 (1)构建针对“一带一路”的防灾减灾区域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区域性多边外交平台,强化相关国家对防灾减灾问题的关注与合作,并构建面向政府间合作、面向公众的专属的合作机制。 (2)加强科技对防灾减灾的支撑能力。利用大学能力,通过了解当地主要风险、降低灾难损失、进行培训和路线规划、向居民提供防灾减灾设备、提高居民公共意识等几个方面绘制灾情防范地图,帮助地方政府构建防灾社区。 (3)将灾害预防理念融入“一带一路”重大工程项目中。对于在建的重大工程项目,需要充分评估可能面临的灾害风险,做好相应的灾害预防和防灾抗灾建设。对于尚未开展的各项建设,国际投资机构在能源、城市开发、交通等不同领域也要充分考虑相关的灾害管理,将防灾减灾理念纳入主流,降低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提高经济投资效益。 (4)引入保险机制,为灾害发生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将自然灾害损失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运用参数保险、再保险、巨灾债券等金融创新工具,管理“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保障灾后重建资金和有效控制灾害损失。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80500
专题地球科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裴惠娟,安培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灾害风险. 201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裴惠娟,安培浚]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裴惠娟,安培浚]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裴惠娟,安培浚]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