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地球科学
最新研究表明水是地壳形成的关键组分
张树良
2017-05-15
所属快报地球科学快报
出版年2017
10
语种中文
领域地球科学
栏目前沿研究动态
中文关键词 ; 地壳
中文摘要2017年5月1日,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杰克逊地球科学学院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在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发表有关地球形成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证实水在地壳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成果有助于破解长期以来有关地幔岩浆如何冷却形成深层地壳的争论。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大学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杰克逊地球科学学院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大学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美国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前沿研究动态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地壳形成的关键组分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尽管目前已知在洋中脊扩张区域来自深部地幔的岩浆上涌形成新的地壳,但是对于这一过程的内在机理尚不清楚,而且现有不同模型所确定的冷却机制条件差异显著。 为深入认识岩浆转化为结晶态岩石的特定条件,研究人员对取自阿曼一个峡谷的形成于100万年前的地幔蛇绿岩样品进行分析(之所以选择该峡谷作为目标研究区,是因为在该峡谷可以直接获取深达20km的地幔岩石样品)。同时,该研究采用了新的地质温度计“二辉石稀土元素温度计”。传统地质温度计通常只能指示冷却温度,而非岩石的形成温度,而新的地质温度计则记录了岩石在冷却之前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因此能够用来分析冷却过程,在以往这些信息是无法获取的。 分析显示,深部地壳及最上层地幔几乎是立即冷却并固化的,温度变化揭示了在此过程中水的循环路径,即通过地壳及洋中脊扩张中心之下的最上层地幔,其温度则因同相对更冷的上部岩石的接触而由深部地幔向上持续降低。 目前,关于地壳形成,有2种基本理论即“席状岩床”假说和“辉长岩冰川”假说,前者认为,循环海水在冷却深部地壳不同深度大量小型岩浆沉积体的同时,也冷却了上部地幔;后者则认为,岩浆温度随其运移远离中心岩浆房而逐渐降低。该研究结果同上述第一种理论相吻合,表明了热液循环在整个地壳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有效作用。 研究人员强调,认识地壳形成机理不仅是解读地球地质历史的核心所在,而且也能够揭示地球的未来发展。如该研究结果同时表明,由于洋中脊之下的水循环被有效限制于地壳区域,所以洋壳以下极大的地幔区域可以用来有效捕捉二氧化碳。
参考文献1] Rock samples indicate water is key ingredient for crust formation. https://phys.org/news/2017-05-samples-key-ingredient-crust-formation.html [2] Spatial variations in cooling rate in the mantle section of the Samail ophiolite in Oman: Implications for formation of lithosphere at mid-ocean ridges.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7, DOI: 10.1016/j.epsl.2017.02.038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80490
专题地球科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树良. 最新研究表明水是地壳形成的关键组分. 201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树良]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树良]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树良]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