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气候变化
人为气候变化对行星波共振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
刘燕飞
2017-04-15
所属快报气候变化快报
出版年2017
8
语种中文
领域气候变化
栏目前沿研究动态
中文关键词气候 ; 行星波共振 ; 天气
中文摘要2017年3月27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和德国波茨坦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题为《人为气候变化对行星波共振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Influence of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on Planetary Wave Resonance and Extreme Weather Events)的文章指出,人为因素造成的气候变暖会以有利于大气波动共振的方式影响纬向平均温度分布,并导致持续性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2017年3月27日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大学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大学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美国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前沿研究动态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气候变化的影响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北半球夏季极端天气的持续已被证明与特定波长范围内(纬向波数为6~8)高振幅准静态大气罗斯贝(Rossby)波的存在有关,其内在机制涉及天气尺度波动的准谐振放大(Quasi Resonant Amplification,QRA)现象,大气波动数目被限制在有效的中纬度大气波导范围内。近几十年来,发生准谐振放大现象的有利条件和相关的极端天气有所增加,可能与北极放大效应造成的增暖有关。 该研究通过分离与准谐振放大现象有利条件相关的区域平均地表温度分布“指纹”(Fingerprint)信号,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气候模式中研究了指纹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模型和观察结果表明,指纹信号最近才出现在自然变率背景噪声上,这意味着对大气波动的准谐振放大现象的影响大部分是在过去40年发生的。该研究表明,人为因素造成的气候变暖会以有利于大气波动共振的方式影响纬向平均温度分布,并导致持续性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原文题名Influence of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on Planetary Wave Resonance and Extreme Weather Events
原文链接查看原文
参考文献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80437
专题气候变化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燕飞. 人为气候变化对行星波共振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 201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燕飞]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燕飞]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燕飞]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