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地球科学
Nature Geoscience:喜马拉雅地区的应力正在累积
赵纪东
2016-07-01
所属快报地球科学快报
出版年2016
13
语种中文
领域地球科学
栏目地震与火山学
中文关键词喜马拉雅地区 ; 应力
中文摘要由于印度板块在欧亚板块下方的粘性俯冲,尼泊尔成为全球地震易发区之一。2015年4月25日,廓尔喀(Gorkha)7.8级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结果)发生,这一浅源地震(震源深度15 km)给加德满都造成了重大损失。但是,此次地震却未造成地表破裂,说明只是断层的一部分在地下滑动。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2015年4月25日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期刊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Nature Geoscience。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科研机构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国际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地学研究机构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喜马拉雅地区的应力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在地震发生之后的几天里,只有余滑(afterslip)即震后运动在地表形成了很少的连续运动的证据。这表明,未曾运动的断层部分正在经历慢滑运动(引发慢地震),或者其完全处于闭锁状态,在断层的某个片段上进一步积累应力。近日,来自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表明,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后者,相关研究成果于2016年6月在线发表于Nature Geoscience。 在尼泊尔地震发生后,该研究团队立即部署了一系列GPS接收器以监测地表运动,同时,还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来监测地表形变。之后的分析发现,在破裂的北部发生过70 mm的余滑,破裂的南部发生过25 mm的余滑。但是,科学家评估表明,该断层大概积累了相当于3.5 m位移的应力量,因此,这些震后运动并没有起到明显的缓和作用。 与此同时,借助直升飞机的野外考察也表明,此次地震缺少明显的余滑或后续地震事件,这意味着整个地区仍有相当存量的应力,未来仍会有大地震发生,而整个喜马拉雅弧(Himalayan Arc)都将面临风险。研究者还认为,该地区之所以容易受到地震的威胁,不仅仅是因为其地理位置,还有其建筑结构和发展模式的问题。
原文链接查看原文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9918
专题地球科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纪东. Nature Geoscience:喜马拉雅地区的应力正在累积. 201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Nature Geoscience:喜马(12KB)快报文章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纪东]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纪东]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纪东]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Nature Geoscience:喜马拉雅地区的应力正在累积.doc
格式: Microsoft Word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