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地球科学
Science Advances:地震产生的弹性扰动可能诱发另一场地震
刘学,王艳茹
2015-11-01
所属快报地球科学快报
出版年2015
21
语种中文
领域地球科学
栏目地震与火山学
中文关键词地震 ; 弹性扰动
中文摘要2015年10月19日,《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刊载了题为《研究人员发现日本的小型地震可能是串联弹性扰动造成的》(Researchers find cascading elastic perturbation likely contributed to small earthquakes in Japan)的文章,由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和日本东京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研究继印度洋地震之后日本的地震活动,发现了一场地震产生的弹性扰动可能会诱发远处另一场地震的证据。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9日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期刊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和日本东京大学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国际组织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国际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地学研究机构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地震产生的弹性扰动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此前的研究表明,一场地震的发生可能会引发另一场地震,“诱发”这个词只是用于描述两场地震间的临界点,而不是作为一种潜在因素。如果一场地震能够引起另一场地震,那么第二场地震一定已经濒临发生。这种连锁反应可能是地震波能够在岩层中进行远距离传播造成的。最新研究认为,一次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可能会使远处产生弹性扰动,在相对脆弱区可能引起地震。 2012年4月印度洋地震后的30~50小时,在日本东部海岸接连发生两起小型地震,通过研究这些地震数据,研究人员认为,虽然这两次地震相隔3900英里,但他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在研究印度洋地震期间及之后的地震和GPS数据时,研究人员发现,两场小型地震的震中和印度洋大地震均位于同一直线上,若这一现象毫无关联,出现的几率仅为1/358。研究人员还发现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大幅增加。研究人员认为,印度洋地震产生的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扰动,改变了断裂带的物质,在敏感地区可以引发地震。同时,这种弹性扰动最有可能出现在曾经发生过地震的地方,如2011年破坏性的日本东北部地震。 总体而言,这一研究不会有助于预测地震,但却为地壳性质及不同条件下的地壳行为提供了更多信息。
原文链接查看原文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9366
专题地球科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学,王艳茹. Science Advances:地震产生的弹性扰动可能诱发另一场地震. 201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Science Advances:地震产(28KB)快报文章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学,王艳茹]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学,王艳茹]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学,王艳茹]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Science Advances:地震产生的弹性扰动可能诱发另一场地震.doc
格式: Microsoft Word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