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气候变化
Science:海洋热通量变化放缓全球气温上升
鲁景亮
2015-08-01
所属快报气候变化快报
出版年2015
15
语种中文
领域气候变化
栏目前沿研究动态
中文关键词海洋 ; 地表温度
中文摘要2015年7月9日,《科学》(Science)发表题为《印度—太平洋热通量年代际变化导致近期全球气温上升中断》(Recent Hiatus Caused by Decadal Shift in Indo-Pacific Heating)的文章,指出海洋储热模式的改变导致过去十年观测到全球地表温度下降。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2015年7月9日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期刊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科学》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科学》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科学组织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美国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前沿研究动态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海洋热通量变化对全球气温的影响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研究人员发现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洋表层水下100米~300米之间存在一个特殊水层,存储了更多的热量,最热的水层出现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深100-200米处。这些特殊水层的运动已经影响到了海洋表层温度。研究人员直接分析了Argo计划中海洋温度探头的测量结果,发现海洋表层之下的海水温度一直在上升,太平洋是温度上升的主要区域,其中部分暖水已经被洋流输送到了印度洋。2003年以来,异常的信风和其他气候现象一直在推动太平洋表层下的暖水向澳大利亚和亚洲扩散。太平洋暖水层的流动带走了太平洋表层水的热量,使得过去十年太平洋表层温度异常甚至降低。由于空气温度与海洋表面温度密切相关,这提供了一个全球表层温度降低的合理解释。 海洋表层温度还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相关。目前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周期中,正好处于相对冷的阶段,这也造成太平洋的表层温度低于正常值。观测结果显示东太平洋的温度已经高于正常水温了,这些迹象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正在切换到反相。考虑到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转换,太平洋区域温度的上升必将带动全球地表温度激增。 此前关于全球表面温度变冷的趋势解释较多的依赖于气候模型和观测结果的结合分析,这对于几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模拟影响结果较为准确。本项研究基于实际观测结果,对10—20年间的变化解释较为准确。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自然现象对全球地表温度的影响可能要比人类活动的影响大。从长远来看,这些现象都是全球变暖增强的有力证据。
原文题名Recent Hiatus Caused by Decadal Shift in Indo-Pacific Heating
原文链接查看原文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9164
专题气候变化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鲁景亮. Science:海洋热通量变化放缓全球气温上升. 201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Science:海洋热通量变化放缓全球气(32KB)快报文章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鲁景亮]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鲁景亮]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鲁景亮]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Science:海洋热通量变化放缓全球气温上升.doc
格式: Microsoft Word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