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地球科学
研究证实地核硫组分占地球含硫总量的90%
张树良,刘文浩,刘燕飞
2015-07-01
所属快报地球科学快报
出版年2015
13
语种中文
领域地球科学
栏目前沿研究动态
中文关键词地核硫 ; 地球
中文摘要2015年6月4日,Geochemical Perspectives Letters发表题为《地球分异过程中大规模硫化物分离的铜同位素证据》(Copper isotope Evidence for Large-scale Sulphide Fractionation during Earth’s Differentiation)的文章,首次证实地核中含有大量硫,含量约占地球硫总量的90%,并为关于月球是由地球和某个行星大小的天体碰撞形成的结论提供了有力支持。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2015年6月4日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期刊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Geochemical Perspectives Letters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前沿研究动态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地核硫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地核中除铁和镍外其他元素的确认是地球化学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科研人员早期就曾设想地核应还含有如硫、硅、氧或碳等其他更轻的元素,但是由于地核的深度等原因而一直难以获得直接证据。近日,来自英、法、美等国的研究人员利用铜这种亲硫元素作为示踪物,开发了一种用以分析地核组成的间接地球化学方法,其过程分为3个阶段:首先,研究人员估计了地幔和地壳中铜的同位素组成;其次,评估在地核形成并受到巨大撞击之前地球中铜同位素组成;最后,模拟“大碰撞”后去富硫流体作用形成特定铜同位素的过程。研究结果证实铜同位素在富硫流体和地幔其他部分之间分布不均匀,说明地幔中大量硫的亏损。结合地幔元素与特定陨石的同位素的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地球历史早期“大碰撞”作用致使地幔熔融,在地幔中形成了富硫流体,其中一部分向太空逸失,剩余部分则被封存在地核中。研究初步计算得出,地核中硫的总量多达8.5×1018吨,约为地球其他圈层硫含量的10倍,相当于月球质量的10%。该研究成果对于寻找地核中其他元素的存在证据,改进对地球成因以及地球化学质量平衡的认识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该研究还为“月球源于地球和其他天体之间的碰撞”的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
原文题名Copper isotope Evidence for Large-scale SulphideFractionation during Earth’s Differentiation
原文链接查看原文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9086
专题地球科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树良,刘文浩,刘燕飞. 研究证实地核硫组分占地球含硫总量的90%. 201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研究证实地核硫组分占地球含硫总量的90%(26KB)快报文章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树良,刘文浩,刘燕飞]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树良,刘文浩,刘燕飞]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树良,刘文浩,刘燕飞]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研究证实地核硫组分占地球含硫总量的90%.doc
格式: Microsoft Word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