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资源环境科学
Nature:中国南海内波的生命周期及影响
王金平,季婉婧
2015-06-01
所属快报资源环境快报
出版年2015
11
语种中文
领域资源环境
栏目前沿研究动态
中文关键词中国南海 ; 内波 ; 生命周期 ; 影响
中文摘要内波在海底下传播虽可在海面上看到些许波纹,但海洋内部却是巨大能量的传播与搅动。潜水艇在水下航行若遇海洋内波就有可能突然“掉深”,5至10分钟内会被内波向下拉100米至200米。海上钻油平台因内波剪力及共振影响,也会产生结构性安全问题。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2015年5月7日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期刊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南海内波的形成与归宿》(The formation and fate of internal wav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自然》(Nature)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科研机构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中国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前沿研究动态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中国南海内波的生命周期及影响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南海内波究竟蕴藏多少能量,一直是全球科学家研究的焦点。台湾和美国科学家从2000年开始研究南海内波,至今已有15年之久。2015年5月7日,《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由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华盛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撰写的文章《南海内波的形成与归宿》(The formation and fate of internal wav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文章总结了过去十年南海内波的重要研究,其中包括数十次的观测和模拟研究。文章分析了南海内波的产生机制、传播过程与能量消散等,其成果有助于海洋相关的热传播、碳循环、全球暖化、潜航安全、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指出,南海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内波,蕴藏巨大的未知能量。南海内波东西向宽约1km,延伸长度可达200km,水下波高约150-200m。南海内波起源于台湾和菲律宾之间的吕宋海峡,因潮流与海底山脊作用产生扰动,形成内潮汐(internal tide),并向西沿着温跃层传入南海,因海水密度环境及非线性作用,波形逐渐变陡,演化成孤立内波(internal soliton),当内波受陆棚浅化效应影响时,再演化成内波群,在东沙海域,一群内波可包含十几个内孤立波。这些孤立波在通过东沙岛时发生绕射,之后在东沙环礁西方会合,继续向西北偏西传播并逐渐消散。从能量传输的角度看,通过海底潮流能有一半转变为内波,这是南海的一大特征。南海内波产生的垂直波动可以把低温高营养的海水传输的次表层,促进光合作用及生物的生长。南海内波可以保护珊瑚礁免受全球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1/n7550/full/nature14399.html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9033
专题资源环境科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金平,季婉婧. Nature:中国南海内波的生命周期及影响. 201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Nature:中国南海内波的生命周期及影(13KB)快报文章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金平,季婉婧]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金平,季婉婧]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金平,季婉婧]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Nature:中国南海内波的生命周期及影响.doc
格式: Microsoft Word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