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T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Platform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新的超级计算机模型揭示青藏高原地下奥秘 | |
王立伟,王艳茹 | |
2015-06-01 | |
所属快报 | 地球科学快报 |
出版年 | 2015 |
期 | 11 |
语种 | 中文 |
领域 | 地球科学 |
栏目 | 前沿研究动态 |
中文关键词 | 计算机 ; 青藏高原 ; 地下 |
中文摘要 | 青藏高原成因主流理论认为,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导致青藏高原水平缩短,同时向上抬升。近日,研究人员采用Stampede和Lonestar4超级计算机进行数据模拟,整合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反演地球图像。应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全波形反演技术,结合上千个地震观测站的地震记录,精确地对青藏高原下部进行了高分辨率三维层析成像。相关成果发表在近期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固体地球》(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杂志 。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 | 期刊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 | 《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固体地球》(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杂志 |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 | 前沿研究动态 |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 | 青藏高原地下奥秘 |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 | 科学家采用超级计算机的三维径向各向异性模型,对东亚下部地壳和地幔进行成像,结合2007—2011年间227个东亚的地震数据,发现青藏高原下方存在高速地质体,蒙古的Hangai Dome下方存在深部地幔物质上涌。该研究将有助于寻找隐蔽油气藏,探索东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地下岩石结构。研究人员通过测量波速的变化来模拟地下岩石物质性质的变化,再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进行对比,进而改进模型。 研究发现,在地下100 km内,高波速(高V)异常对应于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地块和扬子地台,而强烈的低波速(低V)异常与羌塘地块、松潘—甘孜褶皱带、川滇地块、阿勒泰—萨彦山脉、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边缘的弧后盆地相一致。高速构造的三维几何结构反映了青藏高原下部岩石圈的结构,为欧亚板块之下的印度板块的俯冲洋壳以及陆壳的演化提供了线索。青藏高原地区板块的碰撞可以引发毁灭性的地震,如2015年的尼泊尔地震,地处两大板块汇聚边界的南缘。科学家们希望利用地震来建立底层结构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地震的起源。另外,研究表明通过模拟深部构造的迭代反演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勘探地震学,寻找隐藏油气藏。 |
原文题名 | Multiparameter adjoint tomography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eneath East Asia: 1. Model construction and comparisons |
原文链接 | 查看原文 |
文献类型 | 快报文章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9020 |
专题 | 地球科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立伟,王艳茹. 新的超级计算机模型揭示青藏高原地下奥秘. 2015.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新的超级计算机模型揭示青藏高原地下奥秘.(27KB) | 快报文章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立伟,王艳茹]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立伟,王艳茹]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立伟,王艳茹]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