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地球科学
ESF呼吁提升全球应对极端地质灾害的能力
张树良,韦博洋
2015-05-15
所属快报地球科学快报
出版年2015
10
语种中文
领域地球科学
栏目地质灾害学
中文关键词ESF ; 地质 ; 灾害
中文摘要极端自然灾害引起的全球灾难威胁着全球经济、粮食安全和稳定。洪涝和干旱可以通过二次经济和社会影响将灾害影响扩展到全球,而暴露于自然灾害风险之下的大城市和重要工业地区将面临超过全球经济处理能力的重大灾害,如海啸、火山喷发等的威胁。积极应对这些极端事件对于全球文明的长期稳定至关重要。受极端灾害本身特点的制约,目前大部分相关研究都是基于间接证据,特别是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难以对这些灾害所造成的环境及社会影响进行评估。2015年4月13日,欧洲科学基金会(ESF)发布题为《极端地质灾害:降低灾害风险并提高灾害恢复能力》(Extreme Geohazards:Reducing the Disaster Risk and Increasing Resilience)的报告,该报告着重分析了地震、海啸、泥石流、火山喷发等主要极端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存和基础设施的灾难性影响,强调了与利益相关者建立有效对话机制的紧迫性和开发极端地震灾害全球潜在影响的评估方法的重要性,建议建立全球应对体系以提高应对突发灾害风险和灾后恢复的能力。本文对报告要点予以简要介绍。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2015年4月13日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国际组织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欧洲科学基金会(ESF)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国际组织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欧洲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地学研究机构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极端地质灾害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1 极端地质灾害与全球灾害、灾难的发生 极端地质灾害是导致全球性灾害乃至灾难发生的重要潜在因素。地震、泥石流、火山爆发、海啸和洪水等地质灾害都会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随着灾害多发区域居民人口的增加,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在不断增加。 过去2000年间发生的极端地震灾害已经证实了其潜在的直接或间接毁坏力。在基础设施薄弱的区域其破坏将被放大,因此最严重的地震不一定引起最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一般地,在同等水平的灾害下,相对于更加发达的国家,贫穷国家受到的破坏更为严重。同样,对于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喷发灾害而言,在过去几十年中,火山爆发导致了直接受影响人群的高死亡率。大型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和有毒气体会导致严重的间接损害,其损害程度往往超过火山喷发对附近区域的直接损害程度。 在过去几千年间极端地质灾害很少会引起严重的灾难,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密度低;人类生活环境未处于危险区域;社会远不及现在复杂。在今天,如果发生类似严重的极端灾害将导致全球性前所未有的破坏,并恶化可持续发展危机。近期发生的严重地质灾害(特别是大规模地震)表明,极端地震灾害可通过灾难性影响和一系列连锁效应对现代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2 有关应对极端地质灾害风险的主要结论 到2100年全球人口预计达到120亿,人类所面临的应对极端地质灾害的挑战将是全球性的,而应对这种挑战的关键在于明确3方面的问题:国家对于应对大规模或极端地质灾害的准备程度;有效应对大规模或极端地质灾害的基础设施的拥有情况;有助于减轻大规模或极端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 需要在国家层面上建立“灾害风险减轻项目”(DRR)。灾害风险减轻项目重点应关注具有重大影响的高频灾害风险,但极端地质灾害的特点要求必须重视发生频率低但影响极大的灾害类型(如火山喷发),在现时环境下,这类灾害相比于极端干旱、洪水、流行性传染病等大型灾害相比,其灾害风险更高。有效的灾害风险减轻项目同时需要关注减轻基础设施的脆弱性、促进经济与社会整体的恢复力的提升以及强化环境条件发生长期变化的适应能力。今后,灾害风险减轻项目将向“综合性灾害风险减轻项目”和“灾害风险减轻和恢复项目”(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Resilience,D3R)方向发展,将有效增进应对灾害及灾后恢复所需的公众支持、社会协同和各方沟通。在D3R框架下,科学的首要目标不再是减少灾害的不确定性和灾害预测错误,而是通过增加社会资本投入,发展抗脆弱性机制和强化灾害的恢复力。 需要就目前对于高影响性地质灾害认识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并确定未来研究战略。揭示并评估极端灾害风险需要了解在复杂的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中极端事件的触发机制。尽管目前对于大多数灾害的发生机理已经比较清楚,但对灾害的作用机制尚知之甚少,因此,为在可接受的经济成本代价下提高全球抗灾能力、降低灾害损失,必须深入研究灾害对现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地球浅表系统的现状和行为是大范围时间尺度一系列地质过程(包括构造运动、河流系统发展、自然气候及环境变化等)的结果,要预测地球系统当前及不同时间尺度的运行机制,就必须对这些地质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包括ESF在内的诸多机构及国际研究组织已经开始关注相关研究。 目前对于灾害风险认知和监测以及减轻灾害风险的能力和方法,在全球分布极为不均匀。发达国家应对灾害的能力明显优于发展中及落后国家。同时,较低的风险认知水平与贫穷和腐败相关,这将导致灾害更加容易变成灾难。为应对全球灾害风险,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全球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以提升灾害早期预警能力,全球在火山喷发及地震监测方面的已有积累为此提供了相关基础。 此外,对社区抗灾及灾害恢复能力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在当前的状况下,选择一些极端灾害进行模拟有助于找到全球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弱点。 3 应对极端地质灾害挑战的主要建议 就目前来看,人类对于应对极端地质灾害挑战的准备严重不足,特别是对于大规模火山喷发而言。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包括:低的感知可能性、低的政治敏感性、科学界与决策者之间缺乏沟通、缺乏为社会普遍认可的应对战略以及普遍存在“在极端灾害面前一切都是徒劳”的共识。为克服上述问题,就必须采取积极采取措施以促进对极端地质灾害的科学认识及决策水平: (1)建立全球战略性极端地质灾害科学体系,以支持极端地质灾害预警、防御、减轻和响应。该科学体系的建设将在全球范围内由政府、社团和私营机构合作完成。 (2)建立情景应急响应机制,以更好地认识威胁并降低灾害风险。该机制的建立将重点通过减少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的系统性缺陷来实现。 (3)提升社会对极端灾害风险认知水平,这将通过加强有关极端地质灾害信息的传播来实现。 (4)特别针对火山喷发风险,建立全球火山监测系统,以提供对突发极端火山爆发的早期预警。 (5)构建先进的灾害全球治理体系,该体系将以减轻全球性灾害风险为目标,提供对突发的全球性灾害威胁的响应,并对旨在强化对灾害的应对及灾害恢复能力的措施进行协调。
原文题名Extreme Geohazards: Reducing the Disaster Risk and Increasing Resilience
原文链接查看原文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8982
专题地球科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树良,韦博洋. ESF呼吁提升全球应对极端地质灾害的能力. 201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ESF呼吁提升全球应对极端地质灾害的能力(33KB)快报文章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树良,韦博洋]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树良,韦博洋]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树良,韦博洋]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ESF呼吁提升全球应对极端地质灾害的能力.doc
格式: Microsoft Word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