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地球科学
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主要结果及对中国的评价
张树良
2014-09-01
所属快报地球科学快报
出版年2014
17
语种中文
领域地球科学
栏目科学计量评价
中文关键词创新指数报告 ; 结果 ; 评价
中文摘要被认为是各国创新政策制定参考基准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第7版即2014年度报告于近日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国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发布,本文在对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相关背景及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对2014年评估结果和中国的表现予以总结和分析。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2014年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科研机构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战略情报研究部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科研机构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中国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科学计量评价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主要结果及对中国的评价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1 相关背景 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 GII)项目最初是由法国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于2007年创立,初衷是在学术论文产出和研发投入水平等传统指标的基础上,探讨更好地揭示国际创新进展的指标和方法。 GII项目的设立源于创新的重要性、对创新理解的进步和全球范围内创新意识的提升。首先,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而言,创新均是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许多国家都已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中心地位;其次,对于创新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研发和学术论文,创新范畴已经被扩展至包括技术创新、社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已经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将是催生新一代创业者和创造力量的主要动力。 GII项目设立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排名本身,而是致力于推动全球创新环境与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完善,为全球创新政策的改进提供关键工具和数据支撑。 2 评估体系 整个GII评估体系为4级评估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和81个四级指标。一级指标即主评估维度为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GII评估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全球创新指数评估框架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创新投入 制度 政治环境 监管环境 商业环境 人力资本及研究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研究与开发 基础设施 信息通讯技术 公共基础设施 生态可持续性 市场成熟度 信贷体系 投资基础 贸易与竞争 商业环境完善性 知识劳动力 创新联系 知识吸纳 创新产出 知识与技术产出 知识创造 知识影响 知识扩散 创新性成果 无形资产 创新产品及服务 网络创新 (1)创新投入指标:采用制度、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和商业环境完善性等5个推动创新的国家经济要素指标揭示国家的创新环境状况。其中制度要素包括政治环境、监管环境和商业环境;人力资本和研究要素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研发;基础设施要素包括信息通讯技术、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态可持续性;市场成熟度由信贷体系、投资基础以及贸易和竞争状况反映;商业环境完善性由知识劳动力、创新联系和知识吸纳情况反映。 (2)创新产出指标:采用知识与技术产出和创造性成果2个指标子集反映创新活动的产出状况。知识和技术产出主要考察知识创造、知识影响和知识扩散情况;创造性产出则涉及无形资产、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及网络创新状况。 (3)评估结果。最终评估结果由2个计算值反映:①评估总分:2个子指标分值的算术平均值;②创新效率:创新产出指标值与创新投入指标值之比。 3 2014年主要评估结果 2014年GII将评估主题设置为“创新的人力资源要素”,旨在强调在创新过程中创新主体个人和集体努力的重要性。评估结果为创新的基础要素“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提供了附加证据。分析结果表明,人才要素对于创新的重要性,在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要比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表现得更为显著,进而说明在高收入国家,可能由于具有更为有利的商业和市场环境,而使得其相应所拥有的具较高受教育水平的群体更易取得成功。 在总排名方面,在全部143个参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瑞士、英国、瑞典、芬兰、荷兰、美国、新加坡、丹麦、卢森堡和中国香港。与上一年相比,除卢森堡为新入围国家(取代爱尔兰)外,TOP10国家和地区排名变化不大。瑞士凭借其良好的基础和稳定表现连续4年位居榜首。 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继续保持其全球创新的引领优势,Top10国家(地区)全部为高收入国家(地区),Top30国家(地区)有29个国家(地区)为高收入国家(除中国以外)。尽管不是所有高收入国家均排名靠前,但是结果表明创新差距在地区与国家之间(包括相同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仍然广泛存在。Top10国家在各方面均优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商业环境完善性和创新性产出方面。 从地区来看,按照综合得分由高到低,可将不同地区划归为4个水平区间:最高为北美,其次包括欧洲、东南亚和大洋洲,再次为北非和西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最低为中亚和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其中,第一区间国家同第二区间国家之间的分差在10分以上,表明北美的突出领先优势。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进步显著,有5个国家进入初始创新国家行列,从而使得该地区近50%的国家达到初始创新国家水平。这是近年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人力资本和研究以及市场完善性方面取得显著进步的结果。 广受关注的“金砖五国”分化显著:5国总排名跨度从较为靠前的Top30以内(中国)到中偏下的第76位(印度)。中国、俄罗斯、南非和巴西保持上升态势,而印度下滑趋势明显(2013年为第66位)。 从各指标的评分差距来看,对于低收入国家和地区而言,最重要的是要继续在培育创新环境方面下功夫,同时还需要优化制度、基础设施以及知识创新体系,以提升其人力资本、知识产出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 在创新人才方面:最具创造力的创新群体同时表现出最强的流动性;创新人才的首选目标国家为美国和英国;保留创新人才对于发展中国家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4 中国的表现 中国的总排名由2013年的第35位大幅攀升至第29位,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之势。在创新效率方面,排名由第14位跃升至第2位,令人惊喜。中国的四级指标排位在Top50的由36个增至37个,排位≥100的由11个减少至10个。 中国在两大主评估维度的表现差异明显,创新产出排名入围Top20,位列第16位(较之2013年上升9位),但创新投入排名仅为第45位(较之2013年上升1位)。评估指标所反映出的中国在创新投入方面存在的最大不足在于政治、监管及商业环境均有待改善以及高等教育水平尚待提高。此外,在生态可持续性、贸易与竞争以及信息通讯技术方面,中国也与领先国家存在明显差距。 中国在创新产出方面的突出表现主要归功于知识产出的持续增长和知识影响的进一步扩大。特别在国民专利申请、高科技输出和创新性产品输出方面进步明显(均位列第1)。中国在创新产出方面的主要劣势在于网络创新力不足。 评估结果表明,中国的创新发展依然由产出总量规模优势所拉动,在创新基础及引导创新的制度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报告认为,如果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中国创新实力进入全球Top25将指日可待。中国的主要指标评估结果如表2所列。 表2 中国的主要指标评估结果 一级指标 排名/得分 二级指标 排名/得分 创新投入 45/45.8 制度 114/48.3 人力资本及研究 32/43.4 基础设施 39/45.0 市场成熟度 54/50.5 商业环境完善性 32/41.8 创新产出 16/47.3 知识与技术产出 2/59.0 创新性成果 59/35.7
参考文献[1] Cornell University, INSEAD, WIPO. 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4: The Human Factor In innovation, 2014. [2] Cornell University, INSEAD, WIPO. 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3: The Local Dynamics of Innovation, 2013.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8061
专题地球科学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树良. 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主要结果及对中国的评价. 201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主要结果及对中(54KB)快报文章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树良]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树良]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树良]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主要结果及对中国的评价.doc
格式: Microsoft Word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