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地球科学
Anthropocene:人类留下的地质印记
刘学 王艳茹
2014-08-15
所属快报地球科学快报
出版年2014
16
语种中文
领域地球科学
栏目前沿研究动态
中文关键词地质印记 ; 地形沉降 ; 塌陷
中文摘要Anthropocene:人类留下的地质印记 人类通过钻井、开矿、核弹试验等方式扰动着地下深处,留下的地质印记将持续数亿年。7月13日,Anthropocene发表最新报告称,人类正以独特的方式改变着地球岩石,这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41833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期刊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Anthropocene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英国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前沿研究动态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人类留下的地质印记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人为扰动的范围从简单的个体结构到几公里深的复杂网络(相比于几厘米到几米深的动物洞穴),而从地下开采材料将会导致地形沉降或塌陷,同时还会引起地貌变化。地质变换包括选择性开采固体物质(如固体烃类、金属矿)、流体(天然气、液态烃、水)、局部物质替换(固体废物、钻井泥浆)、与地下水位扰动的氧化还原条件和pH值条件有关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变化以及局部冲击变质的熔岩核(如地下核试验)。人类如此大规模的改变地球,说明地球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独特的历史阶段——“人类世”。 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历史可追溯至早/中全新世的青铜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最初人类开采浅层金属矿和燧石矿。1760年左右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全球对矿物和煤的需求快速增长。矿山的开采变得更深更广,到1863年伦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人类活动彻底改变了岩石的组构,同时也引入了一些地质记录中从未有过的人造材料。从20世纪中叶开始,人类探索深部岩石的步伐加速,足迹从陆地延伸至海洋。人们通过挖掘深洞来储存危险废物,核弹试验可使地下1.5公里处的岩石断裂、熔化。目前全世界油田钻孔的总长预计已达5000万公里,大约相当于地球与火星间的距离,或全球铁路的总长。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俄罗斯的科拉超深钻深入地壳达12公里。 研究人员认为,人为造成地表的大规模变化最终将形成一套极其独特的地表岩层。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变化将受气候和侵蚀作用的影响逐渐减小,但深部岩石的印记却远远超出了侵蚀过程的范围,因此这些印记是无法磨灭的。如果未来文明的地质学家足够幸运,他们将发现一个奇特的地表,下部纵横交错达数公里。几何学上,这些现象贯穿早期地层。地质学上,它们可以被视为人类世在地表年代地层记录中的地下展现。这些地下的现象极具长期保存的潜力。
原文题名Jan Zalasiewicz, Colin N. Waters, Mark Williams. Human bioturbation, and the subterranean landscape of the Anthropocene.
原文链接查看原文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8052
专题地球科学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学 王艳茹. Anthropocene:人类留下的地质印记. 201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Anthropocene:人类留下的地质(28KB)快报文章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学 王艳茹]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学 王艳茹]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学 王艳茹]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Anthropocene:人类留下的地质印记.doc
格式: Microsoft Word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