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T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Platform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WRI分析中美清洁能源和页岩气开发合作前景 | |
赵纪东 , 郑军卫 曲建升 | |
2014-06-01 | |
所属快报 | 地球科学快报 |
出版年 | 2014 |
期 | 11 |
语种 | 中文 |
领域 | 地球科学 |
栏目 | 能源地球科学 |
中文关键词 | 清洁能源 ; 页岩气 ; 合作前景 |
中文摘要 | 2014年4月25日,在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听证会上,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研究人员陈述了中美在清洁能源和页岩气开发领域合作现状,并通过分析在整个价值链激励创新的政策需求,提出了未来中美加强合作的建议。 |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 | 41754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 | 国际组织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机构 |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 |
情报分析_机构类别 | 国际组织 |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 | 国际 |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 | 前沿研究动态 |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 | 中美清洁能源和页岩气开发合作前景 |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 | 美国和中国的能源背景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有2个特征非常明显,一是两国的能源分布都比较分散,二是能源需求中心(城市)往往远离能源供应地。目前,2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十分依赖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且两国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度水平也十分相近;两国都在试图通过加强国内能源生产和能源结构的多样化来提高能源独立性,也都特别关注页岩气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因此,中美两国之间存在能源领域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 中美在清洁能源和页岩气开发领域已取得初步合作成效 中美在清洁能源(主要包括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和碳捕获与封存(CCS))以及页岩气开发领域的合作主要涉及政府间合作、企业间合作和研究者间合作。 1.1 政府间合作 1.1.1 清洁能源 (1)成立清洁能源研究中心(Clean Energy Research Center,CERC),推动两国研究者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 (2)启动美中能源合作计划(US-China Energy Cooperation Program),支持与智能电网、绿色建筑、热电联产和可再生能源相关的项目。 (3)建立美中可再生能源伙伴关系(US-China Renewable Energy Partnership),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分享实践经验。 (4)启动美中电动车行动计划(US-China Electric Vehicles Initiative),提出在十几个城市发展电动车的联合标准。 (5)启动美中能源效率行动计划(US-China Energy Efficiency Action Plan),制定相关规范、评价系统和行业基准。 (6)为支持2013年美中战略和经济对话,成立气候变化工作组(Climate Change Working Group,CCWG),深化和扩展现有合作,进而推动更大规模的合作。 1.1.2 页岩气 在页岩气领域,2009年启动美中页岩气资源行动计划(US-China Shale Gas Resource Initiative),以期能够分享页岩气勘探及技术方面的信息,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能源安全。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美国能源部(DOE)与中国同行共同制定了中国页岩气资源评估方法,但是,美方认为其没有共享到中国的地质数据。 (2)2012年,DOE组织的美中油气工业论坛聚焦页岩气,通过技术展示共享了各自的信息。 (3)2013年,美国贸易发展署(UTDA)和中国国家能源局共同启动了由美国天然气技术学会(GTI)领导的面向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培训计划。 1.2 企业间合作 1.2.1 清洁能源 2009年以来,美国杜克能源公司一直和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开展合作,2家公司共享了各自的信息,特别是在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领域。2011年,通用电气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正式达成协议,共同开发中国的智能电网标准。此外,波音公司(Boeing)、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也已经开始合作研发生物燃料客机。 1.2.2 页岩气 目前,中国已经拥有钻探水平井的能力,以及水力压裂方面的一些经验。但是,在获取经验以及应用这些技术进行页岩气开采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相比之下,美国的技术服务商则拥有丰富的经验,并有效掌握了相关技术。为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壳牌公司(Shell),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BP)通过成立合资企业而建立了合作。同时,全球领先的服务商斯伦贝谢(Schlumberger)、贝克休斯(Baker Hughes)和哈利伯顿(Halliburton)也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办事处或者研究机构,以此为中国公司提供服务。 此外,中国国有石油公司也以合资企业的形式投资了美国页岩气田的开发。借此,中国工程师将能够在现场学习页岩气的开发。但是,在技术获取方面仍然受限。与此不同的是,WRI的专家认为,水平钻井或压裂技术并不是中国页岩气开发的关键障碍,关键在于如何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应用这些技术实现天然气气流的最大化。 1.3 研究者间合作 无论是政府间合作,还是企业间合作,最为有效的合作最终依赖于建立在研究者之间的关系。类似CERC的政府间合作框架旨在加强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但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则取决于研究者(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愿景)之间合作关系的聚集,或者说合作强度的提高。未来,有效合作导致的公共/私营双边关系的发展将越来越常见。例如,来自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美国怀俄明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者共同参与陕西省的一个石油采收率提升项目。 2 加强中美合作的建议 全球能源格局的改变需要创新,但是,如果没有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投入、政府和企业的承诺,以及社区的支持和创造性思想的诞生,这些创新就不会发生,而合作在其中发挥着无法比拟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合作,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合作,是创建合作网络、建设全球性能力的重要途径。 2.1 创建合作网络,支持创新需求 虽然清洁能源技术的部署依赖于国家政策和基础设施投资,但是创新也可以通过合作网络得到加强。中美之间的合作促进了真正的创新,合作的持续开展将在清洁能源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这一合作应超越研发,并推动员工的能力建设。目前,面向这种合作的框架(如CERC)已经建立,但是,当每年美国国会拨款时,这些合作活动的预算依然面临着持续资源不足的风险。未来,应该确保这些合作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2.2 推动政府间的高层次战略交流 高层次的交流和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中国自上而下的创新体系需要政府的领导和指导,因此建立中美政府间的制度性合作机制将可能非常有帮助。这样一个平台应该整合现有平台,推动信息共享。例如,尽管一些企业和研究者参与了由不同的政府间机构领导的页岩气行动计划,但是,并没有正式地整合或评估这些行动。理想情况下,这样的整合工作应该囊括清洁能源的所有方面,包括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CCUS和页岩气。 2.3 以实质性工作推动环保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频繁的合作往往仅仅涉及技术,而不涉及技术和政策之间的互动,如技术部署带来的环境影响。整体来看,与清洁能源发展有关的生命周期内的环境问题必须成为未来合作的一部分。该合作应该包括技术和政策2个方面,实现的途径是中美启动国家间的多机构或多部门对话平台。这一平台可以由2个机构领导,或者在CCWG的主持下进行,但无论如何,其将包括所有的相关机构或部门,并聚焦于政策和管理,而不是技术和示范。 2.4 推动私营部门的参与和投入 未来,企业间的合作仍然非常重要,但是有一些障碍必须被清除,如两国企业的参与不足、围绕信息保护和技术共享的敏感性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两国政府可以发起一个联合产业论坛,聚焦相关公司的利益和需求;发起新员工培训计划,为两国的年轻专家提供机会,培养新一批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两国政府领导应该共同讨论合作的障碍,如知识产权保护和数据可用性。 2.5 为联合研发提供机会 尽管现有的技术合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应该向更深的层次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者的交流和对话,实现经济和政策领域的联合研究,这样有助于能够解决清洁能源方法和页岩气技术所面临各类挑战。 两国政府应该搭建国际合作平台,资助来自学术界和企业的研究者进行交流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以及借鉴现有的清洁能源国际合作示范项目,鼓励绿色技术的联合开发与示范。 |
原文题名 | US-China Clean Energy Cooperation: Statu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
原文链接 | 查看原文 |
文献类型 | 快报文章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7992 |
专题 | 地球科学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赵纪东 , 郑军卫 曲建升. WRI分析中美清洁能源和页岩气开发合作前景. 2014.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WRI分析中美清洁能源和页岩气开发合作前(36KB) | 快报文章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赵纪东 , 郑军卫 曲建升]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赵纪东 , 郑军卫 曲建升]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赵纪东 , 郑军卫 曲建升]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