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DTAP  > 地球科学
Nature Geoscience:岩浆弧地区铜的富集受上覆板块厚度控制
陈茹,刘学
2014-01-15
所属快报地球科学快报
出版年2014
2
语种中文
领域地球科学
栏目前沿研究动态
中文关键词岩浆弧 ; ; 上覆板块厚度
中文摘要世界上75%的铜矿都是由斑岩型铜矿系统产出。它们形成于板块俯冲带上,并往往与钙碱性岩浆伴生。这种岩浆在分异作用过程中逐渐亏损铁,相反拉斑玄武质岩浆则在分异作用中富集原始铁。钙碱性岩浆具有高含水量和高氧逸度的特征,这些属性和岩浆金属含量通常被认为来自地幔流体。然而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斑岩型铜矿系统更易形成于厚的岩浆弧。研究人员统计分析了来自世界范围内的23个第四纪的火山弧岩浆岩石样品的40000多个地球化学数据,发现厚的岩浆弧更具钙碱性,同时比薄的岩浆弧更加亏损铜。这意味着之前富集的铜已转移到铜硫化物的内部或在厚的岩浆弧底部。这种铜积累是形成斑岩铜必不可少的步骤。结果表明上覆板块的厚度对岩浆分异的控制作用比对幔源组成更重要,同时可以解释斑岩型铜矿系统与钙碱性岩浆和厚的岩浆弧的关系。
情报分析_信息发布时间2014年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性质期刊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期刊Nature Geoscience
情报分析_信息来源国家英国
情报分析_信息类别前沿研究动态
情报分析_研究主题岩浆弧地区铜的富集受上覆板块厚度控制
情报分析_研究内容世界上75%的铜矿都是由斑岩型铜矿系统产出。它们形成于板块俯冲带上,并往往与钙碱性岩浆伴生。这种岩浆在分异作用过程中逐渐亏损铁,相反拉斑玄武质岩浆则在分异作用中富集原始铁。钙碱性岩浆具有高含水量和高氧逸度的特征,这些属性和岩浆金属含量通常被认为来自地幔流体。然而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斑岩型铜矿系统更易形成于厚的岩浆弧。研究人员统计分析了来自世界范围内的23个第四纪的火山弧岩浆岩石样品的40000多个地球化学数据,发现厚的岩浆弧更具钙碱性,同时比薄的岩浆弧更加亏损铜。这意味着之前富集的铜已转移到铜硫化物的内部或在厚的岩浆弧底部。这种铜积累是形成斑岩铜必不可少的步骤。结果表明上覆板块的厚度对岩浆分异的控制作用比对幔源组成更重要,同时可以解释斑岩型铜矿系统与钙碱性岩浆和厚的岩浆弧的关系。
原文题名Copper enrichment in arc magmas controlled by overriding plate thickness
原文链接查看原文
文献类型快报文章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3/C666/handle/2XK7JSWQ/177896
专题地球科学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茹,刘学. Nature Geoscience:岩浆弧地区铜的富集受上覆板块厚度控制. 201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Nature Geoscience:岩浆(28KB)快报文章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茹,刘学]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茹,刘学]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茹,刘学]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Nature Geoscience:岩浆弧地区铜的富集受上覆板块厚度控制.doc
格式: Microsoft Word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